2025年9月19日,陕西省旅游协会副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华洁,陕西省旅游协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民俗专家左其诚一行前往潼关县开展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专项调研考察,为该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夯实前期基础。潼关县文化馆馆长李欣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盛潼公司参观调研(右二:陕西省旅游协会副会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华洁;左二:潼关县文化馆馆长李欣;右一:陕西省旅游协会非遗专业委员会委员左其诚)
调研首站聚焦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该企业是潼关肉夹馍产业化发展的代表性单位。调研组在企业负责人的引导下进入参观通道, 参观了潼关肉夹馍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一袋袋面粉经过和面、滚揉、切割、卷筒等工序,化为酥脆的千层饼坯;工人们将这些饼子精心包装后,通过冷链物流车销往全国各地。调研组与企业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深入探讨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方式融合的成果与挑战。
调研组参观盛潼公司潼关肉夹馍现代化生产车间
调研组在盛潼关公司交流沟通
随后,调研组走访了老潼关刘超肉夹馍店。作为四代传承的手工制作技艺坚守者,刘超向调研组现场演示了手工打馍的全过程,并介绍了手工制作的技艺特点,如“面要醒到七分软,油酥要香而不腻”,以及不同季节面团醒发时间的调整技巧,通过与刘超的沟通,调研组进一步了解到传统手工技艺在传承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与面临的问题。
刘超(右)展示潼关肉夹馍手工制作技艺-打馍
调研组一行与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超交流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与李欣馆长围绕潼关肉夹馍技艺的历史渊源、技艺体系、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展开全面梳理。同时,就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核心材料准备、技艺传承谱系梳理、保护计划制定等事项深入交流。陕西省旅游协会非遗分会将组建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为潼关肉夹馍技艺申报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并进行申报片的策划和摄制,双方将共同全力以赴推进申报进程。
调研组与黄河古渡坊景区负责人交流沟通
此外,调研组还前往潼关博物馆、黄河古渡坊景区参观,并与相关负责人座谈,为后续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思路。
作为陕西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于201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次陕西省旅游协会非遗分会的调研考察,不仅为该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搭建了专业支持平台,更推动潼关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未来,随着申报工作的推进,潼关肉夹馍制作技艺将进一步走出潼关,让更多人感受陕西非遗美食的独特魅力,助力陕西非遗文化传承事业再上新台阶。